林明華 老師
甲骨文卜辭,是我們中華文字、文化、宗廟、古經的“根”,而它是用古河洛話(今日閩南話)讀的。——真誠的邀請
簡介
點石出版社社長、古經宗廟文化的專業研究導師。著作有「古埃及文:閩南話的淵源」、「古埃及神學:易經」「古埃及神學:老子」「法老書(老子.道德經)」等二十餘本古經典論述。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其雅言及甲骨文是最早的語言文字,但由於年代久遠,許多幾不可考。深波古經文化基金會集合民間的菁英,將甲骨文、雅言及閩南語的研究成果,整理成網站並將逐步公諸於世,提供世人瞭解中華古經文化的真正精髓。
本網站有個理想,那就是號召愛好中華文化的學者,共同的來探索我們的文字、器物、古經、宗廟、道统的出處與內涵。找回文化底蘊,以為承先啟後。
本網站目前有三位學者加入。此即:「林明華先生、林宏明先生、陳世明先生」,是各有論述與專精。
我們應該及時的有自己的文字、文化----古經的理性啟蒙運動,能依名以制義、義以出禮、禮以輔政,是以政成而民聽,來著作出中華文化思想之博大精深內涵。
生命的意義不應祇為傳宗接代的人德事功,更應在於人類永生智慧的傳遞。希望,大家共同來關懷自己的文化、文字尋根工作,將它成為心中的責任。
楊 正
2022.03.10
人都有父母,都有本根。中華民族當然有父母,但卻沒有本根。中華民族早已失去了其“文化”、“道統”的本根。內在的“精神秉賦”、“心靈能力”早已被「術」、「法」、「表面文言」所取代。中華民族早不識其父母---周代中原“神學文化”久矣!
四千多年前的中國,是個散佈著數百、千部落、小邦,待開化之地。但,這數百、千邦中卻有一大族,帶含“華夏文化”、“河洛神學文明”,從隴西往東擴散、移民。它的文化思惟,完全不同其他夏、商....各邦族。
根據筆者的研究:中華文字(篆文)是由神學思惟的「豕→彖→象→篆」“紋理”所造。它是以「蘇美文化」之「楔型與象形文」的紋理,臨摹古埃及神廟、金字塔上的圖文,並且依埃及文字的「字源學」原理,來創造文字、文義、文詞。
例如:中華的「易經」、「甲骨文」、「書經」、「詩經」、「樂經」、「大戴禮」...等,以及馬王堆出土的部份“竹簡”。皆是古埃及神學文化的“譯本”。這些“形上學”的“象形文語意”,不是孔、孟思想,以迄今日、今世之文人、學界,不俱此“抽象等同概念”的人們所能看懂的。如果,我們要尋找「中華民族的父母」---“中原的華夏交化”,那麼!唯一的方法就是「正本清源」,學習周朝河洛文化「神學」。
中華民族是個多難的民族,理應是一個信仰“神性文化“最忠誠的地區,但,事實卻完全相反。大陸及台灣現今已處在少有“精神文明”的國度,而臺灣也仍被表象、感官取向的文學、文藝以及“術、法“的繁瑣詞令所“空洞” 。加上各種怪、異、亂、神下的把持“心靈”,淪為外人眼中的「那地方沒有文化,貪婪之島」。
當孩子犯了錯,總是叫家長領回好好管教。如果!不識其家長,那又如何領回呢?所以,“心靈改革”、“人文教育”工作,首先要認識其父母---周朝的「河洛神學文明」,讓它能領回,好好管教。中華民族的未來遠景,才有人格成長、精神陶冶的希望。
樹幹對著根說:「你是我那看不見、埋在土裡的父親 」。
摘自 林明華老師道德經
甲骨文卜辭,是我們中華文字、文化、宗廟、古經的“根”,而它是用古河洛話(今日閩南話)讀的。——真誠的邀請
點石出版社社長、古經宗廟文化的專業研究導師。著作有「古埃及文:閩南話的淵源」、「古埃及神學:易經」「古埃及神學:老子」「法老書(老子.道德經)」等二十餘本古經典論述。
漢朝的官話,在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期間,隨衣冠南渡的漢人遷徙至閩南,上古漢語變成今日的閩南語。——學問講破毋值兩cent錢
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博士、亞洲大學企業導師、修平科技大學企業導師。著作有「講臺語其實不難」(閩南語)、「臺語漢字學」(閩南語)、「活用DELPHI 5實用秘笈篇」、「ASP實務寶典」、「超解析Delphi 6設計師實務寶典」等。
雖然甲骨文的發現是個偶然,但從一塊塊龜甲上的文字,仔細端詳拚湊出的甲骨文義涵。——最是讓人陶醉。
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、任政大華語文教學碩、博士學位學程主任。 2012年獲得中研院「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」。著有「戰國中山國文字研究」、「醉古集-甲骨的綴合與研究」、「契合集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