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切法

26
深波古經文教基金會
12
閩南語漢字理論
13
Youtube 影片

介紹 - Introduction

反切法

2018-04-05

反切法是古代《韻書》紀錄漢字發音的方法。
它採用兩個漢字,取低一個字的首音,與第二個字的尾音,來表示一個漢字的發音,最後加上一個切字,例:土,他魯切。他音ㄊㄚ,魯音ㄌㄨˇ,最後的「切」代表切音。按反切法取第一個字的首音ㄊ,第二字的尾音ㄨˇ,兩者合音為ㄊㄨˇ,即是土的發音。由於注音之法,切掉第一字的尾音,第二字的首音,宛如以刀子反切一般,稱反切法。

閩南語文讀音,即古代的雅言。因此反切法亦適用閩南語。例:土,他魯切。他音thann,魯音lóo,最後的「切」代表切音。按反切法取第一個字的首音th,第二字的尾音óo,兩者合音為thóo,即是土的發音。

御製康熙字典序

《易傳》曰:上古結繩而治,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。周官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,保氏養國子教以六書,而考文列於三重,盖以其為萬事百物之統紀而𠯁以助流政教也。
  古文篆隷随世逓變,至漢許氏始有《說文》,然重義而略於音,故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子母,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。七音之傳肈自西域,以三十六字為母,從為四聲,横為七音,而後天下之聲緫於是焉。嘗考《管子》之書所載五方之民,其聲之清濁高下,各象其川原泉壤淺深廣狭而生,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,則能全備七音者鮮矣。此厯代相傳取音者所以不能較若畫一也。
  自《說文》以後,字書善者,於梁則《玉篇》,於唐則《廣韻》,於宋則《集韻》,於金則《五音集韻》,於元則《韻會》,於明則《洪武正韻》,皆𣴑通當世,衣被後學;其傳而未甚顯者,尚數十百家。當其編輯皆自謂毫髮無憾,而後儒推論輙多同異,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,或所引之書濫踈無準,或字有數義而不詳,或音有數切而不備,曽無善兼美具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。
  朕每念經傳至博,音義繁𧷤,據一人之見,守一家之説,未必能會通罔缺也。爰命儒臣,悉取舊籍,次第排纂,切音、解義,一本《說文》、《玉萹》,𠔥用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;其餘字書一音、一義之可採者,靡有遺逸。至諸書引證未備者,則自𦀰史百子以及漢晉唐宋元明以來詩人文士所述,莫不旁羅博證,使有依據。然後古今形體之辨,方言聲氣之殊,部分班列,開卷了然,無一義之不詳、一音之不備矣。凡五閱歳而其書始成,命曰:字典,於以昭同文之治,俾承學稽古者,得以備知文字之源流,而官府、吏民亦有所遵守焉。是為序。

  康熙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九日

 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五級臣陳邦彥奉勑敬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