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經

詩經是古代發明文字之後,從事詩歌創作的開始,有如一九八O年的民歌時代一般。由於是初次的創作,文章並非臻於完美,讀起來總是讓人感到頭痛。文章中有形聲字,有讀書人用字,只要按《臺語漢字學》的方法,將它還原成白話用字,自然就可以輕鬆閱讀。下面是解讀兩千多年前《詩經》的方法:

賞析

《關雎》

2018-04-12

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
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

解析:

關關:形聲字,鳴聲也。
雎鳩:一種水鳥。關關雎鳩,即鳥類看著對方尾巴(雎,目、隹的組合,眼睛看著對方的尾巴,準備交尾的前置動作),鳴叫求偶的動作。
在河之洲:三面臨水曰洲(造字的本義),即適合鳥類棲息的沙洲。
窈窕:年輕的女子。窈窕,同義複詞。從造字穴、幼的組合,即可知是描述年輕的女生。
淑女:美女。
君子:指未婚的男生。
好逑:逑,造字是辶、求的組合,指追求(逑)。好逑,因喜歡而追求。

本篇用求偶的水鳥,比喻男子追求年輕貌美的女子。

賞析

《邶風.靜女》

2018-04-12

靜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
愛而不見,搔首踟躕

解析:

靜女:恬靜的少女。
其姝:其他,同義複詞。其即他的意思,閩南語採用「伊」。姝美,同義複詞。姝,閩南語súi,穿紅(朱)衣的女子也,即華語美的意思。
靜女其姝:恬靜的少女,她長得很漂亮。

俟:等待的意思。
城隅:隅角,同義複詞。城隅,即城角,城牆的角落也。顯然約三千年前,即有城牆的建築。

愛而不見:約會的男生怎麼沒來。

搔首:用手抓頭,不知道怎麼辦。
踟躕:該回家呢,還是繼續等。
搔首踟躕:用手抓頭,不知道怎麼辦。

本篇描述熱戀中的幽會男女,女方依約前來,男方卻遲遲未現身的故事。顯然作者就在旁邊窺伺。

註:姝,閩南語súi,這個字從《詩經》出現的地點,加上西漢揚雄《方言》的記載,在在都證明係出自於河南省,即河洛人的發源地。本篇的這個女生,有如閩南語俗語:「恬恬食三碗公半。」

賞析

《鄭風.風雨》

2018-04-13

風雨淒淒,雞鳴喈喈
既見君子,云胡不夷

解析:

淒淒:淒,涼也。
風雨淒淒:颳風下雨寒涼的清晨。
喈喈:雞鳴聲。喈,即現今形聲字「咕咕雞」雞的本字。。
雞鳴:鳴叫,同義複詞。雞鳴,雞叫也。 既見:既然看見。
君子:郎君,同義複詞。君子指丈夫。
既見君子:既然丈夫回來了。
云:說也。
不夷:夷,平也。不夷,心裡有何不平之事。

本篇描述丈夫外出,獨自在家遭受些委屈。還好丈夫終於回來了,背後總算有個支柱,心裡還有什麼不平的?

《論語‧為政》子曰:「行夏之時,乘殷之輅,服周之冕,樂則《韶》舞。放鄭聲,遠妄人。鄭聲淫,妄人殆。」孔子為何說鄭聲淫?淫,恐怕是以音通假「吟」也,即鄭聲是以吟唱的方式展現,閩南語「唸冊歌」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