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.揚雄.方言

西漢揚雄.方言

簡介

方言全書共十三卷,六八八條目,12,061個字(不含標點符號)。

體裁

方言是中國第一部田野調查之作,記載中原周邊方言區的用字。全書的體裁採用某字在方言區採用某字的方式書寫,即每個條目都是同義字的關係。

解讀方法

若仔細檢視方言的每個條目,您會發現並非每個條目,都存在同義字的關係。難道是田野調查的人弄錯了嗎?還是當時所採集的方言,僅有語言而沒有文字,或者被採集之人僅能口述,但並沒有讀過書呢?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那方言所載的那個字,本字到底是哪個字呢?會不會採用記音字呢?如果前述同義字理論正確的話,解讀《方言》乙書的重點,只要列出該條目之所有的同義字,必定存在一個同義字與訛字之間,具有同音異字的現象,而那個音就是上古漢語的聲音。經過個人驗證的結果,上古漢語就是黃俊雄布袋戲的讀音系統,即閩南語的讀音系統。

這就是上古漢語:出師表~台語~黃俊雄~字幕

條目 條目內容
1 31 餥、飵,食也。陳楚之內,相謁而食麥饘謂之餥,楚曰飵。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,相謁而飧,或曰飵,或曰䬯。秦晉之際河陰之間曰䭡䭓。此秦語也。
1 32 釗、薄,勉也。秦晉曰釗,或曰薄。故其鄙語曰薄努,猶勉努也。南楚之外曰薄努,自關而東周鄭之間曰勔釗,齊魯曰勗茲。
2 1 釥、嫽,好也。青徐海岱之間曰釥,或謂之嫽。好,凡通語也。
2 2 朦、厖,豐也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間,凡大貌謂之朦,或謂之厖;豐,其通語也。趙魏之郊燕之北鄙,凡大人謂之豐人。《燕記》曰:豐人杼首。杼首,長首也。楚謂之伃,燕謂之杼。燕趙之間言圍大謂之豐。
2 3 娃、嫷、窕、豔,美也。吳楚衡淮之間曰娃,南楚之外曰嫷,宋衛晉鄭之間曰豔,陳楚周南之間曰窕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間,凡美色或謂之好,或謂之窕。故吳有館娃之宮,秦有㯃娥之臺。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,美狀為窕,美色為豔,美心為窈。
2 4 奕、偞,容也。自關而西凡美容謂之奕,或謂之偞。宋衛曰偞,陳楚汝潁之間謂之奕。
2 5 䫵、鑠、盱、揚、?,隻也。南楚江淮之間曰䫵,或曰?。好目謂之順,黸瞳之子謂之?。宋衛韓鄭之間曰鑠。燕代朝鮮洌水之間曰盱,或謂之揚。
2 6 魏、笙、揫、摻,細也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細而有容謂之魏,或曰徥。凡細貌謂之笙,歛物而細謂之揫,或曰摻。
2 7 ?、渾、䑄、䑋、?、泡,盛也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語也。陳宋之間曰?,江淮之間曰泡,秦晉或曰䑋,梁益之間凡人言盛及其所愛曰偉,其肥?謂之䑋。
2 8 私、策、纖、䓲、稺、杪,小也。自關而西秦晉之郊梁益之間,凡物小者謂之私;小或曰纖,繒帛之細者謂之纖。東齊言布帛之細者曰綾,秦晉曰靡。凡草生而初達謂之䓲。稺,年小也。木細枝謂之杪,江淮陳楚之內謂之蔑,青齊兗冀之間謂之葼,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間謂之策。故傳曰:慈母之怒子也,雖折葼笞之,其惠存焉。